top of page

文化時段 - David Bowie

2016年的1月10日,David Bowie離開了這個世界。

似是已預示自己將會離去,他選擇了在1月8日69歲生日當天,發佈最後一張專輯[Black Star],作為留給樂迷的最後一份禮物,也是個瀟洒與優美的道別。

得知他離去時,只是覺得戚戚然,樂迷也許都會有種感覺,他並沒有真的死去,這位外星人只是回去了本來屬於自己的星球。

David Bowie從不會停留在一種型象/音樂風格中太久。由七十年代初唱迷幻民謠的Major Tom;再化身誤墮凡塵的外星人Ziggy Stardust和Aladdin Sane;在樂隊高峯時宣佈Ziggy已死,搖身一變成為探討[1984]中末日世界的Diamond Dogs;還有之後震撼而具實驗性的柏林三部曲[Low],[Heroes]和[Lodgers];當中還有冰冷優雅的Thin White Duke和大玩白人騷靈的Young American。說到這裡,其實都還未說到八十年代,他以Let’s Dance,Under Pressure,China Girl變成真正天皇巨星的時期。

聽他的每張唱片,都是一次具起承轉合的音樂之旅:雌雄同體的Ziggy Stardust時而狂野,時而柔情似水,最後顧影自憐; Low和Heroes兩隻專輯,Side A是登峯造極的Art Rock,Side B則是詭異蒼白的Ambient柏林氛圍; 去到後期的Scary Monster, Tin Machine也是有型有款,令人聽得心滿意足。

值得一提是當年Bowie曾想將[1984]編寫成音樂劇,可惜遭歐維爾遺孀反對而拒絕出售版權,之後才製作出[Diamond Dogs]這張唱片,試想如果在這個愈來愈Big Brother的今天,在West End的劇場中看到Bowie編寫的[1984],會是多震撼的一件事。

除了是搖滾樂,Bowie更是流行文化的啓滴。聽了他的音樂會令你想去發掘更多,例如Brian Eno,Robert Fripp,Lou Reed,甚至Klaus Nomi和德國Krautrock音樂;去閲讀歐維爾和J.G. Ballard的小說;去瞭解柏林的歷史,Andy Warhol和Basquiat那個時候的紐約,Studio54,70年代的英國,還有山本寛齋的前衛設計等等⋯但我最喜歡的,還是Bowie與Iggy Pop那段無限瞹眛,而且有情有義的hehe關係。

作為一個時裝愛好者,很推介大家去看看70年代Bowie的各個造型,由雌雄同體的狂野外星人,蛻變至青靚白淨的斯文型男,他的時裝進程就是Fashion History中的一課。

[Hunky Dory]大碟中的那首名曲Changes,也許他這四十多年,不斷追求變化和突破的寫照。

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No tags yet.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Twitter Basic Square
  • Google+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